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场内,金属碰撞声与孩子们的脚步声交织成独特的韵律,十岁的李沐阳刚刚摘下护面,汗湿的刘海贴在额头上,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球友体育已经半年没摸过剑了球友直播,今天终于回来了!”他说话时,手中的花剑依然随着身体轻轻摆动,仿佛那是他延伸出去的肢体。
2025年春季,北京市击剑运动正迎来一波回归潮,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全市超过三十家击剑俱乐部陆续恢复训练,数以千计的小剑客们重新踏上他们思念已久的剑道,在这背后,是无数像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这样的体育工作者付出的努力。
重逢时刻
“看到孩子们重返剑道的那一刻,我差点落泪。”王钰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2025年3月,北京市击剑协会正式发布《北京市击剑场所恢复开放指引》,标志着这项被誉为“格斗中的芭蕾”的运动全面回归。
王钰描述了一个特别感人的场景:在海淀区一家击剑馆恢复开放的首日,孩子们早早就在门口排队等候,他们自己背着剑袋,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那身已经有些显小的防护服。“有个小女孩甚至抱着她的剑睡了一晚上,第二天直接带来训练馆。”
数据显示,北京市青少年击剑注册运动员人数在2025年4月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5%,预计在暑假期间将实现全面超越,王钰认为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回归,而是体现了击剑运动对孩子们独特的吸引力。
不仅仅是体育
“击剑教会孩子的远不止如何得分。”王钰说这话时,正在观摩一场少儿花剑比赛,她指着场上一个瘦小的身影说:“那个孩子以前特别害羞,连说话都不敢看人眼睛,练习击剑两年后,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压力,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冷静。”
心理学研究表明,击剑运动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的决策能力和抗挫折能力,2025年初,北京大学体育运动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持续参与击剑训练的青少年在专注力、应变能力和情绪管理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同龄人。
王钰分享了另一个案例:一个曾经注意力缺陷多动的孩子,在医生建议下开始练习击剑,经过一年多的训练,不仅身体状况改善,学习成绩也显著提高。“击剑要求运动员在高速运动中同时进行战术思考,这种身心结合的训练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特别有益。”
安全与乐趣并重
尽管击剑运动已经全面恢复,但王钰强调协会仍然把安全放在首位。“我们不会为了追赶进度而忽视孩子们的健康。”北京市击剑协会制定了详细的安全指南,包括训练场所的通风要求、器材消毒规程以及分级分批训练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的击剑训练馆与以往有所不同,许多俱乐部引入了新技术,如配备空气净化系统、使用抗菌材料制作的防护装备,以及非接触式体温检测装置,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训练模式也被保留下来,成为击剑教学的新常态。
“科技帮助我们更好地服务小剑客们。”王钰介绍说,一些俱乐部开发了应用程序,允许孩子们在家通过增强现实技术练习基本动作,教练则可以远程提供指导。“这不仅是应急措施,更是击剑教学模式的创新。”
重回剑道的挑战
回归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王钰坦言,一些孩子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挑战。“长时间的间断让部分孩子的体能下降,技能生疏,甚至有些产生了畏惧心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击剑协会专门设计了循序渐进的回归训练计划,强调基础动作的恢复和信心的重建。“我们告诉教练,不要急于组织对抗性练习,先让孩子们重新熟悉剑道,找回脚下的感觉和手中的控制力。”
协会还组织了多场趣味性活动,如击剑游戏日和亲子体验课程,帮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重新点燃对击剑的热情。“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享受过程,而不是急于出成绩。”王钰强调。

未来的剑客
在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八岁的张雨薇正在认真练习弓步进攻,虽然她的动作还不够标准,但眼神中充满了专注和决心。“我长大后要参加奥运会,”她自信地说,“像孙一文姐姐那样拿金牌。”
王钰认为,这种梦想是推动孩子们坚持训练的重要动力。“中国击剑队在国际赛场上的出色表现,特别是女子重剑队在东京奥运会和巴黎奥运会的夺冠,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对击剑的兴趣。”
2025年,北京市击剑协会计划进一步完善青少年培训体系,包括教练员培训、裁判员培养和竞赛组织等多个方面。“我们正在与教育部门合作,推动击剑进入更多学校的体育课程。”王钰透露。
家庭的支持
“孩子重新回到剑道,家长们的支持至关重要。”王钰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击剑训练恢复后,许多家长比孩子还要兴奋。“他们早早地就把装备准备好,训练日提前到达,在场边默默关注。”
刘女士的儿子练习花剑已经三年,她告诉记者:“击剑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身体,还培养了他的礼仪风度,现在他会主动为别人开门,比赛中无论输赢都会与对手握手致意。”
王钰认为,击剑文化中的礼仪教育对青少年品格养成具有特殊价值。“这项运动起源于欧洲贵族,强调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规则,这些品质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珍贵。”
更广阔的舞台
2025年对于北京击剑运动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王钰透露,北京市计划举办更多青少年击剑赛事,包括校际联赛、俱乐部挑战赛和京津冀邀请赛等。“比赛是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孩子们检验学习成果,交流提高。”
北京市击剑协会还在探索与国内其他城市以及国际击剑组织的交流合作。“我们计划在暑假组织优秀苗子参加集训营,邀请国内外优秀教练指导,帮助孩子们开阔眼界。”
王钰特别提到,协会将更加注重击剑运动的普及工作。“击剑曾经被认为是‘贵族运动’,但现在越来越大众化,我们正在努力降低参与门槛,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和体验这项运动的魅力。”
享受过程最重要
采访结束时,王钰再次强调:“成绩和名次固然重要,但不是我们追求的全部,最重要的是孩子们能够享受击剑带来的快乐,在训练中健康成长。”
她回忆起最近看到的一幕:训练结束后,两个小剑客精疲力尽地坐在地板上,却仍然兴奋地讨论着刚才的交手过程。“那种纯真的热爱,正是击剑运动最宝贵的财富。”
在北京市各个击剑训练馆里,这样的场景正在变得越来越常见,孩子们重新穿上白色的击剑服,戴上面罩,手持长剑,在剑道上移动、交锋、得分,他们不仅是在恢复一项运动的训练,更是在找回那种直面挑战、尊重对手、超越自我的精神体验。

王钰最后表示:“作为体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就是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全、快乐地追寻自己的击剑梦想,每当看到孩子们在剑道上露出笑容,我们就知道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随着夕阳西下,又一天的训练结束了,小剑客们依依不舍地收起装备,与教练和伙伴道别,他们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离开训练馆,期待着下一次踏上剑道的时刻,在这项古老而优雅的运动中,孩子们不仅学习如何进攻和防守,更在学习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而这一切,正是王钰和无数击剑工作者最大的心愿与快乐。
